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在数字化施工的解决方案
一、背景
随着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,传统施工方式面临效率低、精度差、管理粗放等挑战,特别是在"人、机、料、法、环、测"等多要素协同方面存在明显短板。大有时空公司依托"北斗+时空智能"技术矩阵,融合卫星遥感、5G通信、无人机航测、云计算等前沿技术,构建数字化施工全要素管控体系,实现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高精度感知与智能化管理。
二、方案和成效
一是构建"北斗时空智能+数字化施工"全栈技术体系。采用感知、传输、平台三层架构,部署多形态智能终端实现人员、机械、物料的实时动态追踪与时空标签化管理。通过北斗三号厘米级定位技术与多传感器融合,在复杂环境下保持厘米级定位精度,形成完整的动态数据库。
二是实现施工全过程智能化管控。在某大型桥梁项目中,通过视觉引导与北斗定位融合技术,使摊铺轨迹直线误差控制在4mm内,转弯误差不超过12mm;在某新区项目中采用集群式碾压技术,通过时空算法规划路径,消除人为操作误差,平整度与压实度均达到行业高标准。系统使施工效率提升30%以上,成本降低20%。
三是建立数字化施工标准体系。通过"管网云"平台整合地理信息、遥感影像与施工数据,支持实时决策。系统已在全国多个重大工程项目中应用,累计管理项目规模超百亿元,减少材料浪费15%,提高工程质量验收一次合格率至98%以上。
三、创新点
一是开创地下管线智能施工新模式。研发"地下管网时空管理系统",融合北斗厘米级定位、物联网与遥感技术,实现开挖、掘进等作业的精准时空管控,使管线破坏风险降低90%以上,施工效率提升40%。
二是突破多源时空数据融合技术瓶颈。集成北斗定位、遥感影像、BIM模型及传感器数据,构建动态施工数字孪生体,实现质量预警与闭环整改,将抽检率从万分之一提升至全过程时空监控。
三是创新云端协同管理平台。整合多种专业系统,覆盖设计、施工、监管全流程,支持多角色协同。用户通过APP可查看实时施工数据、环境监测指标及预警信息,实现"一图统管",为公路、铁路、水利等工程提供全周期数字化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