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于自动驾驶的空间智能定位的解决方案
一、背景
为解决城市峡谷、高架桥下等不同驾驶场景中车辆室内外一体化高精度定位难题,项目依托北斗系统、移动互联网等,运用卫星导航定位、多传感器融合等技术,攻克复杂场景定位核心问题,构建高精度定位服务体系,突破多项行业瓶颈,研发多种定位方法,建成相关系统与平台,为自动驾驶提供可靠定位服务,已在多地多领域落地应用。
二、方案和成效
一是研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长距离网络 RTK 定位方法,针对传统 RTK 定位在长距离(>50km)场景下精度衰减问题,优化长距离参考站 BDS 整周模糊度解算算法(采用卡尔曼滤波优化)、区域误差改正数计算模型(融合电离层、对流层延迟数据)及流动站 BDS 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解算流程,通过多参考站数据融合提升误差改正精度,使 100km 范围内定位精度稳定在厘米级(平面误差≤2cm,高程误差≤5cm),满足高速公路等长距离场景下自动驾驶定位需求;
二是研究顾及 GNSS 系统偏差的 GNSS RTK/INS 紧组合导航方法,开发系统偏差实时估计模块(更新频率 1Hz),解决多系统(BDS、GPS、GLONASS)信号融合时的系统偏差问题;创新多系统混合双差模糊度固定算法,结合 INS(惯性导航系统)数据辅助提升模糊度固定率,在城市峡谷(卫星遮挡率>70%)场景下模糊度固定率从 65% 提升至 92%,同时优化紧组合定位解算模型,使定位连续性达 98%,增强复杂环境下定位可靠性;
三是开发多场景融合定位技术体系,包括 BDS/UWB/INS 高精度室内外无缝定位(室内采用 UWB 定位,精度≤1 米;室外切换至 BDS RTK,精度≤2 厘米,切换时间<0.5 秒)、基于 BDS/UWB 的自组网协同车辆定位(车辆间通过 UWB 通信共享定位数据,实现相对定位精度≤5 厘米)及 BDS/INS/LIDAR 同步定位与构图方法(融合激光雷达点云数据构建环境地图,辅助定位修正),可满足城市道路、地下车库、隧道等不同场景的自动驾驶定位需求,已在 20 个城市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落地应用 。
三、创新点
一是提出顾及 GNSS 系统偏差的紧组合定位方法,突破传统多系统融合定位中忽略系统偏差的局限,通过建立系统偏差动态估计模型,统一 BDS、GPS、GLONASS 等多 GNSS 系统的坐标基准,实现多系统混合双差模糊度高效固定(固定时间<3 秒),在室外复杂环境(如高架桥下、密集建筑群)中定位精度提升 40%,定位可用性从 75% 提升至 95%;同时减少对高精度惯导设备的依赖,采用低成本 MEMS IMU(惯性测量单元)即可满足需求,使定位终端硬件成本降低 30%;
二是创新 BDS/UWB/INS 无缝定位技术,充分发挥 BDS(室外高精度)、UWB(室内抗遮挡)、INS(短时无信号定位)三类传感器优势,通过卡尔曼滤波融合数据,设计自适应切换算法(基于卫星信号强度与 UWB 信号质量动态判断切换时机),有效削弱多路径效应、信号遮挡等误差影响,在室内外过渡区域(如车库出入口)定位精度保持在 10 厘米以内,定位连续性达 99%,解决传统定位技术在室内外切换时精度跳变问题;
三是研发基于 BDS/UWB 的自组网协同车辆定位方法,利用 UWB 通信(传输距离≤100 米,延迟<10ms)的短距离高精度特性,构建车辆间自组网定位模型,无需依赖道路基础设施(如北斗基准站),即可实现车辆间厘米级相对定位(相对位置误差≤5 厘米);同时开发协同定位系统,支持多车(最多 10 辆)同时组网,适用于车队编队行驶、交叉路口会车等场景,减少自动驾驶对外部设施的依赖,降低大规模推广成本 。